说到双管坦克,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以ST-II、703工程II型为代表的S系双管重坦线。它们齐射能够造成可观的损伤,但要抓住齐射窗口却不容易,更多时候只能两根炮管交替射击。那是否有一种可以在火炮威力和齐射机制之间取得较好平衡的车型呢?以TS-54、IS-2-II为代表的中口径双管重坦有话说!

双管火炮机制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它的核心参数主要有3点:齐射准备(蓄力)时间,齐射后锁定时间,和切换炮管时间。前两项参数直接决定了齐射的效率:蓄力时间越短,越容易抓住短暂的窗口打出齐射;锁定时间越短,齐射后火力真空期也就越短,能更有效的抑止对方反击的势头。切换炮管时间在单发射击模式下才生效,略短于火炮装填时间,类似于弹夹炮的“短装填”。

作为最经典的双管重坦,S系VIII级的703工程II型装备了两门并列的122毫米重炮,单发390点,一次齐射即可造成接近800点损伤;相比之下,银币线上的IS-2-II装备的双联100毫米炮单发仅有300点,M系的TS-54装备的94毫米炮单发更是仅有可怜的280点,一次齐射能够的损伤仅相当于D系“长128”,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TS-54与IS-2-II用更低的单发损伤,换来了更加友好的输出能力。这三台坦克的双管火炮系统核心参数对比如下:

坦克

蓄力时间

锁定时间

换炮时间

TS-54

2

2

5

703工程II型

3

4

5

IS-2-II

2

4

4

可以看出,TS-54和IS-2-II相比703工程II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蓄力时间短了一秒。我们知道,703工程II型由于蓄力长达3秒,如果等发现敌人再开始蓄力大概率会错失良机,最好的方法是在掩体后提前蓄力,在探头的一刹那打出齐射,这无疑非常考验车长的瞄准手感和预判意识,往往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驾驭。而TS-54和IS-2-II仅有2秒的蓄力时间使得打出齐射的门槛降低了很多,敌方坦克很难在这一短暂的时间里调整角度或是退回掩体。

当然,在机制之外,车长们也可以通过改键位的方式小幅提升射击的手感,即将齐射键设置为侧键或滚轮齐射,与单发射击时的开火键分开,如此一来可以节省约0.1秒的判定延迟时间,可以在按键的同一时间开始蓄力。不过,虽然TS-54和IS-2-II的齐射能力更强,但换炮时间并没有优化,单发射击时的最好是采用“序列”式开火,即等待第一门火炮完成装填后,再用第二门火炮射击,以最大化DPM的优势。

除开适应性更强的双管火炮机制外,这两台坦克所装备的火炮也有着更加舒适的输出环境:首先是影响地形适应性的关键要素——俯角。703工程II型仅有5度的俯角是它“永远的痛”,相比之下,IS-2-II拥有7度俯角,TS-54则拥有8度。此外,尽管没有703工程II型那样的神级三扩,IS-2-II和TS-54较小口径的火炮拥有更好的精度和瞄准时间,在中距离上的上靶精度明显提升,拓展出了更多的作战环境。

在生存性方面,几台坦克的防护水平并没有的差别,它们都拥有对于同级坦克而言坚固的炮塔,难以被击中的“像素级”弱点;车体在依托掩体的情况下能发挥出超越纸面数据的防御力,无论是骑坡卖头还是倒车伸缩,都能让对手头疼不已。它们的机动性对于重坦来说没有什么硬伤,避免落单即可,但要注意最好不要采用高速突击重坦那种打法,过于激进反而难以发挥出双管机制的输出潜力,自身存在破绽的防护在“硬碰硬”中也占不到便宜。

虽然目前游戏中已实装的中口径重坦双管仅有IS-2-II和TS-54两台(尚未实装的有装备100毫米炮的703工程II型(100),在S系双管重坦开发早期曾短暂出现),但有迹象表明,采用“降低单发、提高齐射效率”的思路正在被开发者们逐渐重视起来,比如加入游戏不久的S系VIII级自行反坦克炮ISU-122-2。